風險社會下的監理沙盒 莫忘大眾福祉
今日(12/8),邱委員在財政委員會就金融監理沙盒法制質詢金管會李瑞倉主委及所屬單位主管。
委員表示,現代風險源自於科技的應用,但偏偏現代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是高度的依賴科技產品,其中隱含的各種風險因子也就無所不在。與其期待一個百分之百安全而無風險的社會,學習如何和風險共存,反倒更是當務之急。
委員以其醫療專業及經驗指出,醫療發展過程也不斷在創新及解決困境,如:新藥開發的鼓勵及規範、以特管法限制美容醫學發展、解決偏遠地區醫療不足的策略等皆可能產生另外問題。所以任何制度應先強調核心價值的根本教育,再加上適當指引及鼓勵方案。生物科技如此,社會金融制度的改革,也應該如此。
行政院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中,將生技醫藥也納入五大創新產業之一。政院官員於受媒體採訪時更指出將允許產業創新彈性實證,監理沙盒範疇不限金融科技,各行各業都可以實證,讓消費者、產業生態鏈在數位創新模式中融合,以降低對傳統實體產業的衝擊。
最後委員仍不忘提醒李主委,金融監理沙盒制度最核心的監理利益仍是促進金融普惠,確保金融服務機會因新創科技之引入而更加平等,市場公平競爭因參進門檻之降低而得以促進,並保護現有消費者之利益。換言之,即以促進大眾福祉為依歸。也就是邱委員一再強調的建立以人為本的社會。
監理沙盒制度真正要挑戰的是政府的管制能力,不再忍受行政機關不作為,而迫使行政機關必須與時俱進,於積極開放下進行風險監督,而非在保守監理下開後門。
金融監理沙盒相關新聞: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8853/1930350
#醫師立委邱泰源#風險社會#監理沙盒#普惠金融